【精品】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盒、沙锤、铃鼓
2、头饰(小动物、大树、河流、石头)
3、小仙女(助教老师),老狼(助教老师)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有一天,小动物在森林里玩的开心极了,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见回家的路了,就在这时,小动物们遇上了可怕的老狼,这可怎么办呢?大家都非常着急。幸好,有个好心的小仙女出现了。她用爱心的音乐盒帮助小动物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2、认识“小仙女”和“老狼”
分别出现“小仙女”和“老狼”两个角色让幼儿认识。
3、角色扮演
让幼儿自选角色,并带上头饰。教师边讲故事,幼儿边表演。
(1)“现在这就是大森林了,让我们尽情的和朋友们玩吧!”
(2)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当看到老狼出现的时候,“小动物们”就将自己的头饰向下拉,遮住眼睛。
(3)小仙女来帮助大家了。小动物们跟随“小仙女”音乐盒里的音乐,慢慢地向前走。幼儿听辨声音的来源,跟随“小仙女”前进,寻找安全的出路。
(4)音乐停止,幼儿摘下头饰,高兴的.欢呼,一起说:“谢谢小仙女!”
(5)游戏重复几次后,可请一幼儿拿一种乐器学扮小仙女。请小动物们分成两组,一组跟随音乐盒的音乐走,另一组跟随乐器的声音走,加深难度。
4、幼儿同小仙女制服了老狼,快乐的在森林里玩。
活动反思:
在《小仙女的音乐盒》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游戏方式,因为我班孩子人数太多,因此我设计了多个角色,如大树、小动物、河流、小石头,孩子们在活动时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喜欢动的孩子和喜欢静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释放,参与到其中。
通过这次感官训练,我发现游戏化、情景化的表演确实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喜欢演绎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声像。
在活动中,“小动物们”能够按照游戏规则参与进来,并能够较准确地听辨声源的位置。但孩子们只能听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听出音的高低位置,这有待于我们以后的训练。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还可根据幼儿情况设置三个或四个音源让幼儿听辨,加大了声音的干扰,为听辨制造更大的困难。
小百科:音乐盒是机械发音乐器,1796年由瑞士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转动盒内的链环,可自动演奏音乐。目前这项古董收藏于上海八音盒珍品陈列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目标:
1. 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 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准备:
1. 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 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过程:
(一) 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 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 幼儿参观
(2) 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 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 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 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 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 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 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小百科: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圆的技能和圈涂、平涂的技能,能用圆形和短线组合画气球。
2、鼓励幼儿选用多种颜色作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气球若干。
2、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激发兴趣。
(出示气球):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气球?在什么地方见过的?你们玩过气球吗?
二、引导幼儿了解气球的特性。
问:气球肚子里圆鼓鼓的,装着什么呢?你见过什么样子的气球?你们都看过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气球好玩吗?
三、教师示范讲解气球的画法。
1、气球就像个大泡泡,用我们学过的画泡泡的方法画一个圆,然后在泡泡的下面画一根弯弯曲曲的跳舞的线,拴住气球。
2、五颜六色的气球最漂亮,所以我们要用许多不同的颜色来画气球,也可以画好气球后用不同的颜色把它涂满,还可以像绕毛线一样把气球慢慢变大。画完一两个就可以换一种颜色,不用的小蜡笔要放回盒子里。在纸张有空白的地方都可以画气球,有的气球大有的.气球小,这样 ……此处隐藏1446个字……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 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神奇的力》活动评析
活动结束:
1、 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
2、 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教学方法:故事启迪法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常剪指甲和如何剪指甲。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核心要素:手指甲勤修剪既卫生又美观
剪完后把手洗脏指甲要清理
活动准备:指甲刀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自我的小手小脚,上头长着的`圆圆的东西是什么?看看指甲里都藏着什么东西?爸爸妈妈经常用指甲刀帮我们做什么?为什么要剪指甲》
(二)关键步骤:
1.教师:小朋友,你自我会剪指甲吗?明白怎样剪指甲吗?来说一说。
2.教师:看一看教师是怎样剪指甲的?之后再描述。
3.儿歌:指甲刀,张开嘴,咬住指甲不松开。小小手,来帮忙,用力按下指甲断。脏东西,露出来,清洁卫生不忘掉。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自我会剪指甲了吗?以后我们自我能够剪指甲了,我们都要做讲卫生的好孩子。
家园互动:
1.家长能够在平时引导幼儿关注自我的指甲,养成勤剪指甲的良好习惯。
2.帮忙幼儿练习剪指甲的技能。
注意事项:
教师和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女士不要留长指甲,也不要染指甲,为幼儿树立榜样。
活动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该如何改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知道表情的含义,尝试表现滑稽的表情。
2.有尝试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图样的愿望,体验并欣赏自己活动的表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幼儿操作材料“谁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
(1)出示面具,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是谁啊?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滑稽、有趣等词。那你们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东西,我们来一起做一个面具娃娃好吗?
(3)逐一出示各种配件,与幼儿讨论各自的用途,可以摆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与幼儿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变配件。让幼儿体验只要改变一种配件就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5)请个别幼儿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们觉得这几个面具娃娃有趣吗?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表情表演出来?
2.幼儿拼摆各种面具。
(1)请幼儿自己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设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滑稽人。对有困难的孩子可适当提供面具范例让他们模仿拼摆。
(3)幼儿拼摆后,可让他们邀请同伴欣赏自己摆出的滑稽人。
3.集体展示面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说说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
教学反思:
艺术贵在创造,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才会使平庸的人变成杰出的人,个性才会得到发展和升华。如果没有创造就失去做人最大的意义,创造使一个人充满智慧,创造性思维就是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它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美术教育者,应着力于抓住儿童的创造力,调动起儿童的.心灵世界,从而实现儿童美术教育情感智力的发育。本课教学设计通过看看、做做、想想,采用启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面具的一些基本知识,并能展开想象去自己设计面具,虽然制作水平稚嫩了一些,但是他们戴上自己设计的面具时的成就感,正是我所期待的。如果把学生的面具展示活动安排在户外,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教师:宝宝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哪些水果呀?(小结:宝宝们喜欢吃的水果可真多)
教师(出示背景图):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也丰收了,我们来看看果园里有哪些水果呀?(小结:果园里的水果真多,有苹果、梨子、桃子、樱桃,小朋友想不想去果园里采水果啊?有一个小动物也想去果园里采水果给它的宝宝吃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教师出示图片(刺猬妈妈):刺猬妈妈是怎么样子的?
二、采用边看图边提问的'方式,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刺猬妈妈要到果园里去为它的宝宝采水果吃,让我们们来看看(出示图片)
教师:刺猬妈妈走啊走,走到了哪棵树下啊?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扑通,一只苹果掉下来)刺猬妈妈吓了一大跳,哈哈,刺猬妈妈接住了这只苹果
教师:刺猬妈妈继续往前走,它走到了哪棵树下?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扑通,一只梨子掉了下来)正好掉在刺猬妈妈的背上
教师:刺猬妈妈又继续往前走,它走到了哪棵树下?看看这回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扑通,几棵樱桃和一只桃子掉了下来)也正好掉在了刺猬妈妈的背上
教师:现在刺猬妈妈身上长满了各种水果,小朋友觉得刺猬妈妈现在像什么呢?(会走路的水果树)
教师:现在刺猬妈妈可开心了,它背着各种水果要带回家给它的宝宝吃呢,小刺猬在家门口等妈妈回来,咦!小刺猬看见一棵会走路的水果树,小朋友这棵会走路的水果树是谁啊?(刺猬妈妈)
三、带领幼儿看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小刺猬看到刺猬妈妈可开心了,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啊?想不想再来听听这个好听的故事啊?这个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会走路的水果树》,让我们竖起小耳朵听张老师再讲一遍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表演游戏
教师:故事讲完了,刺猬妈妈身上背着各种水果,它是怎样走回家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学下刺猬妈妈走路的动作?
教师请全体幼儿学刺猬妈妈的动作走回家。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知刺猬的特征以及秋天的特征和秋天的水果
2、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述,乐意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看法
3、体验故事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1、认识苹果、梨子等水果2、课件3、图片、黑板一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