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13 16:35:5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ppt的方式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一日生活图。

2、龟兔赛跑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3、实物钟、大灰狼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四)、全体练习。

(1)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二)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 ……此处隐藏8319个字……9天。

出示图片“12月房子”,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月的规律。

——你认为每个月份的房子里分别应该是几天?

——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小结:我们从1月开始算大月,然后可以按“大—小—大—小”的规律推算大小月。但是有两个月是特殊的,一个是2月,2月是平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还有一个是8月,7、8月是连续两个大月。

播放示范视频《小拳头日历口诀》,帮助幼儿方便记忆大小月规律。

——老师这里有一个用小拳头记住大小月的诀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一起跟着视频来做一做。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带领幼儿一起认识日历,每天在日历上找一找今天的位置。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4

设计理念:

平均分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动中,我遵循《新纲要》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创设了去小熊家参观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3.能积极参加操作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1)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点心若干。(2)活动ppt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次接触平均。

1.参观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数量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来,坐6组,要求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二、初步操作,学习平均分配。

1.集体操作,感知平均分配(1)小熊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点心,我们看看是什么呀,数数有几个?

(2)请小朋友将这些点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样多?

(3)幼儿讲述。

2.逐一添加,体验平均分配(1)小熊发现这么多点心太少了,再给你们添一点,让你们吃得更饱一些!(教师添加点心)(2)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3)我再添一些点心给你们,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1)小熊除了邀请我们来做客,还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把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给他们,用不同的分法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集体交流2.分享糖果现在我们就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

设计意图:

绳子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通又是很有用的东西,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各种游戏,有很多是和绳子有关的。如跳绳的棉线绳、麻绳、塑料绳;做“抓尾巴”游戏的毛线绳、布绳;拉力器上的尼龙绳;攀登架上的粗棉绳;做纸贴画的纸绳……如何引导孩子从认识各种绳子到了解各种绳子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利用绳子来开展各种游戏呢?笔者有意识地组织了大班上学期末的幼儿开展这次关于绳子的谈话活动。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进行谈话。

2.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谈话,能迅速地掌握别人的谈话内容,向同伴学习谈话经验。

3.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交往技能,鼓励幼儿大胆与别人交往。

活动准备:

1.布置“绳子商店”,里面有各种绳子和绳子做的东西。

2.录像:小朋友在跳床中游戏的情景;

建筑工人在安全网中用吊车吊建筑材料;

杨浦大桥。

3.每位幼儿自带一根绳子。

4.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拉圆卡、棉纱绳、毛线绳、纸绳等各种游戏材料,分组准备好。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参观导入谈话话题。

1.教师:老师带小朋友参观“绳子商店”,看看这个商店里有些什么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参观好了回到小组上讨论一下。

幼儿参观后讨论,回答。

2.教师:“绳子商店”里有各种绳子和绳子做的东西。你带来了什么绳子?它有什么用?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集体谈话。

1.教师引导幼儿交谈并提出要求:向你同组的朋友介绍你带来的绳子。别的小朋友在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不插嘴,等别人讲完了再讲。

幼儿分组自由交谈。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谈话,引导幼儿注意围绕话题,用轮流的方式交谈。

2.集体谈话“我带来的是什么绳子,有什么用?”

教师请几位幼儿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绳子。教师及时帮助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表达,提醒幼儿讲话声音响亮。

三、丰富相关经验,拓展谈话范围。

1.教师:你还见过哪些绳子?它们有什么用?

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看见的绳子及其用途。

2、请幼儿分别观看三段录像,丰富幼儿谈话经验。

(1)跳床四周围了尼龙绳编的网,小朋友玩得又安全又开心。

(2)建筑工地上,有了安全网很安全,用粗麻绳吊东西很牢固。

(3)杨浦大桥是座斜拉桥,它用很粗的钢索绳拉住桥面, 很雄伟。

3.教师小结:

绳子的种类很多,有着各自的用处。毛线绳可以编织,做工艺品;麻绳可以捆绑东西、吊货物;尼龙绳可以编安全网、尼龙袋,拉起来可以晾衣物、晒被子;棉线绳可以缝鞋子、缝货物袋口;纸绳可以做手工、做工艺品;草绳可以捆绑各种易碎品……还有一种特殊的绳子钢索绳,可以拉住桥面。我们把这些叫做“有用的绳子”。

4.教师提问继续拓展话题:如果你有一根绳子,你可以用它做什么?

幼儿小组讨论后个别回答。

四、绳子游戏。

1.教师:绳子除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用处,也是我们游戏时的好伙伴。你会用你手上的绳子做哪些游戏呢?

2.幼儿分组自选游戏:翻绳游戏、拉圆卡游戏、纸绳贴画、玩绳游戏。教师提出游戏要求:玩游戏时小组里的小朋友相互谦让、相互帮助,比比哪组玩得好。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好吗?

3.教师巡视,鼓励幼儿除了同小组里的小朋友玩外,还可以请老师游戏。

活动延伸:

1.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利用绳子开展各类游戏。

3.让幼儿观看录像:绳子的发展史。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