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说课稿

幼儿说课稿

时间:2024-11-17 19:54:30
有关幼儿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有关幼儿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平罗二幼的曹新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老师们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教材分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

基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南京师范大学许卓雅教授主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中大班的一个欣赏活动,此活动经过我们音乐教研组多次的研讨,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方案今天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波兰民间舞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由三个欢快的旋律构成。音乐第一旋律用轻巧的颤音和运用主和弦、属七和弦的琶音构成旋律音型,跳跃性很强,使乐曲充满了顺畅、欢快的情绪。第二旋律音乐的情绪是主题部分的延续,旋律的连贯性和流动性较强。第三旋律的波动较大,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带有诙谐、风趣的情调。全曲轻松活泼、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2、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确定了两个目标。

(1)通过图形乐谱帮助幼儿认识乐曲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尝试让幼儿运用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明朗、欢快、流畅的情绪。

3、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难点是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序,了解回旋曲式特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创编动作并表演。

4、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只小鸟、音乐图谱一幅、录音机、磁带。

(2)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A、带领幼儿一起玩滚轮胎游戏。

B、玩风车:风车的手柄上栓上飘带。让幼儿体验旋转、飘扬的运动方式,为欣赏感受音乐和创编动作做铺垫。

二、说学情

音乐欣赏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具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已经基本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听辨音乐中有趣的变化。而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它以明快、简洁的2/4拍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全曲是ABACA回旋曲式,结构非常明显,变化清晰,幼儿容易听辨,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

三、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图谱教学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图谱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使教学由难变易。

2、经验迁移法。将幼儿熟悉的妈妈织毛衣、户外游戏滚轮胎等情景引入到活动中,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四、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音乐。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体验法:教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谱、创编动作等手段,让幼儿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幼儿耳听音乐、眼看图谱、手随教师设计的律动进行表演。要求幼儿最终能达到:在脱离乐谱的情况下,能随音乐做动作并能基本准确地反映出音乐的结构、性质。从而调动幼儿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五、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六个部分:听音乐进入活动室--情境导入--欣赏音乐--创编表演--延伸巩固--听音乐走出活动室,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在乐曲《舞乐组曲》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拍手边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

2、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此环节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激发兴趣:如昨天晚上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然后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梦,并出示图谱自然引出课题。

3、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2)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用右手食指跟随音乐进行书空。

(3)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帮助。

(4)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5)再次欣赏音乐。

此环节的意图是教师用颜色鲜艳的图谱,节奏欢快的音乐,扣动幼儿的心弦,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提问、书空、当小老师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层层深入让幼儿感觉不出乏味,并利用直观的图谱帮助幼儿分析曲式结构。然后通过让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使幼儿把体验、分析所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感受一个更清晰的音乐形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引导幼儿为乐曲创编动作。

(2)教师提炼动作(三个动作)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3)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并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将幼儿游戏、生活中的事情如,滚轮胎、钻石油等经验迁移到活动中,用音乐来表现,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在活动中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5、活动延伸:

(1)与同伴手拉手一起随音乐跳圆圈舞。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活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向高潮,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全部释放出来,再加上客人老师的参与使活动达到高潮,在烘托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活动快乐的目的。

6、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六、感悟与反思:< ……此处隐藏8187个字……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体验学习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3、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环节后半部分我鼓励幼儿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在分享活动中,我又充分给予幼儿尝试自己剥香蕉的机会,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 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这一部分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一开始,我就出示一个方纸盒,用神秘的语气提出问题:"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问题中表示香蕉特征的语句,如: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教师在表述时语速要慢,咬字要清晰,这样才能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结合以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地猜出老师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我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开始提问:"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很新奇,不管他们信不信,我接着就已经开始变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你们看!香蕉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香蕉往下弯),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以又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也许有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可以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香蕉在这一环节当中有三种变化,教师在每种变化后,都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和表达时间。在最后一种变化后(即香蕉竖起来时),教师加入了师生互动:"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孩子们就全都动起来了,他们自己想,自己做,还可以学别人说,学别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

结束部分

这一环节是一个分享过程。首先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这里幼儿尝试自己剥开香蕉皮,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然后让幼儿观察、想象剥开的香蕉像什么?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废纸篓。活动结束。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

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幼儿之间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

幼儿说课稿 篇7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

(二)难点:通过观察说出指纹的不同,并知道指纹的用处。

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在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为他们创设了轻松、快乐的环境,这些都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完成以及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操作法:在活动的开始通过一幅指纹画来引入课题,给幼儿以指纹上的直观认识;同时为幼儿提供印泥和纸,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出示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这样也可是给幼儿直观上的认识。

总结归纳法:在“观察指纹”这一活动环节,我将此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在每一次比较后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总结,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环境创设法:我以幼儿创作指纹画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并引导幼儿将作品张贴在“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指纹画展”的创设会使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

(二)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

观察法:整个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在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

统计法:在认识指纹特征时,我让幼儿记录、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此来更好的巩固。

五、教学准备

(一)空间准备: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围桌而坐。教师操作台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纹画展”的画廊。

(二)物品准备:

1、指纹印画一幅;2、印泥和白纸若干;3、放大镜(每个幼儿一个);4、双胞胎指纹图;5、实物投影仪一台;6、玻璃杯、笔、电话等物;7、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8、破案小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印的)真有趣,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印好吗?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分析:通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有关幼儿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