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说课稿

幼儿说课稿

时间:2024-10-24 11:06:25
幼儿说课稿汇总十篇

幼儿说课稿汇总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故事《狮子的假发套》非常生动而又感人,狮子因为以往在动物中的形象而遭受大家的冷落,谁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但是狮子以勇敢、无私的实际行动使周围的动物对他刮目相看,他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扬,同样,小动物们以实际行动--用自己身上最美丽的毛为狮子做一个假发套,这就是朋友之间最真的友谊。借助于故事的力量,让孩子们知道只要诚心诚意与别人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真心地关心帮助别人,一定就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懂得的道理和应该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只要诚心诚意就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信任。

2、能大胆猜测,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参加故事表演,能表现角色的基本动作及对话。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从故事中感受到只要诚心诚意的去帮助别人那一定会得到理解。

难点:理解描述狮子心理变化的词,孤独、难过、惊喜、激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狮王进行曲音乐;大狮子、小鹿、小猴、小兔等小动物的头饰、自制假发套。

四、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播放《狮王进行曲音乐》,听一听,猜一猜,是谁来了?(伴随音乐,狮子出现)

2、大狮子来到森林里,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来听一听?

(二)分段讲述故事,边讲边议角色的形象与心理活动。

1、(开头----"大狮子很想和小动物交朋友")

师:大狮子很想和小动物交朋友,你觉得大家会和大狮子做朋友吗?为什么?

2、继续讲故事至"它觉得很孤独"

提问:什么叫"孤独"?如果你是大狮子,当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你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狮子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小动物的朋友?

3、("有一天,......"真难看呀")

提问:大狮子为了救兔宝宝失去了金发变得很难看,小动物看到这里,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4、继续讲述("小动物们感动极了--好好谢谢它")提问:动物们会怎么感谢大狮子?

5、继续讲述至结尾。动物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大狮子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三)幼儿讨论、理解主题

为什么大狮子没有了金发,却赢得了很多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体验乐趣

请幼儿分别担任故事中的角色,由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表演动作并模仿对话。

活动延伸:

请大家也来试一试,帮狮子设计一个漂亮的假发套吧

五、活动后反思

(一)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富有童趣而有教育意义

童话故事 "狮子的假发套"中角色非常生动、形象,情节存在着一定的悬念,是吸引幼儿参与讨论、大胆表达的好教材。孩子们印象中的狮子是森林里非常凶猛的动物,大家都怕他,但是故事中的狮子是善良、有爱心的,通过大狮子想和小动物们交朋友过程中的前后心理及行动变化,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乐于助人,勇敢,善良的大狮子形象。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这一故事内容,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也是我班开展的"幼小衔接"专题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孩子对今后的交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一个正确、正面的认识。

(二)逐步呈现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大胆讨论与表达

在教学活动中,我将故事分成若干段落,采用边讲边议的形式,引导幼儿分析人物心理,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大胆想象情节的发展,从理解"是什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让幼儿充分感知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而体验帮助别人就能赢得朋友的快乐情感。如最后的提问:"大狮子成了难看的秃头,他为什么还能赢得这么多的朋友?"孩子们都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理解小动物和大狮子做好朋友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对教学目标掌握的一个教好的途径。在本学期的语言特色教学中,基本采用分段讲述--插问--提升,这种方式进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学习氛围。

(三)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根据自己的故事的分析,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孩子感知、理解狮子的心理活动提供帮助。如对于单词"孤独"的理解,我选择黄昏夕阳的背景,一只狮子无精打采地趴在地上,面部表情失落、无奈,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帮助孩子从人物的表情、周围环境的渲染所流露出的"孤独"。这不同于言语讨论中幼儿对"孤独"一词的理解,形、色、光、影的衬托更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或共鸣。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都能随着故事的启承转合而不断地转变,有效把握故事的内涵。

(四)分角色表演,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注重性

但在活动中也还出现了很多问题:

1、活动准备还不够充分,中途出现忘词现象,使部分环节提问不够到位,且还不够精练而明确,有些琐碎。

2、让幼儿体会狮子和小动物的心理还不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贴近幼儿的事例来引发幼儿的心理共鸣。

3、分角色的故事表演应创设一个简单的场景、提供自制的假发套,并讲清楚规则,避免过多的管理,引导幼儿尝试大胆、独立的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延伸活动可以让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假发套,为表演活动提供更真实的道具,增进对故事的理解。

幼儿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小公鸡打架》是一首节奏轻快、有趣,形象鲜明的2/4拍歌曲,适合在3—4岁年龄班开展教学活动。

(二)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情感。

2、通过反复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感情,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3、掌握切分音。

(三)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唱出情趣。

二、说孩子

3—4岁孩子已对2/4拍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对歌曲中的小公鸡的形象比较熟悉喜爱,并乐于模仿。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充满探究性和表

现欲,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宽松、 ……此处隐藏9808个字……,一起成长!谢谢!

幼儿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

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二、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幼儿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好听的歌〉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本教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把语言、科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幼儿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学活动的能力。还使他们对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平时更加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幼儿交流——观看多媒体——欣赏诗歌(游戏)——音乐游戏(好听的歌)——延伸活动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准备了很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

这些东西可好玩了,还能唱出好听的歌呢?而且每个东西唱的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听?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丰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动手探索

根据小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为每组幼儿提供了很多能发出各种不一样声音的物品,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比较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的经验是很零碎的,单一的,那怎么给幼儿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呢,让他们了解每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呢?

(三)、幼儿交流

于是,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玩了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和别的声音一样吗?这样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物品在幼儿的手里,幼儿模仿的声音和结合实物进行,还可以请其余的小朋友学一学,说一说,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单一性。

(四)、观看多媒体

小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除了这些物品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呢,那他们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想不想听听?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学一学。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五)、欣赏诗歌(2遍)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2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游戏奠定基础。

(六)、音乐游戏(好听的歌)

把〈小动物怎么叫〉改编成(好听的歌),和幼儿表演唱,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艺术融入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幼儿说课稿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